善用流動裝置 深化戶外學習

學習從來都不限於課室。不少老師都會安排戶外考察,為同學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在這人人一部智能手機的年代,利用流動裝置來增進戶外學習的科技日益成熟。老師和同學該如何善用科技,讓學習走出課室?

探討「大數據」教學效能 學校如何走進學習新時代

電子教學在香港推行超過10年,教育界在推動電子教學方面積極進取,但學校及教師們往往把「電子教學」和「電子評估」掛勾,惟「電子評估」在推行上仍存在不少問題。學校一般會運用「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作學習資源分享、收集及派發家課、進行課後討論以及學習評估等;但事實上,一所學校可能在不同的範疇內用多於一個學習管理系統,而不同的學習管理系統之間尚未達成規格及格式上的共識,也因為商業的原因而各有各做,即使收集了學生的數據表現,亦未能作跨系統的分析,得物無所用而浪費資源。此外,教育局亦未有提供實質支援,學校只能單打獨鬥、自己尋求解決方案。

教學短片評估初探

隨着科技發展,個人學習的渠道已遠不限於書本和課堂。互聯網上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既可用來自學,也可用來配合課堂活動,深化學習。部份老師也會自行製作教學短片。老師如何在眾多的網路資源中挑選合適的教學短片呢?老師自行製作教學短片時,又有甚麼值得注意呢?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一詞最早誕生於1956年的DARTMOUTH學會上,探究的是如何讓機器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在早期階段,由於計算機本身運算能力和存儲處理速度不足,AI發展進程緩慢。隨着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內部零件的體積縮小了好幾倍且其計算能力提升了好幾番,AI發展迅速。特別是2016年Google AlphaGo以比分4:1打敗圍棋棋手李世石後,全世界對AI風潮的追捧更上了一層,成為燎原之勢,各個企業公司爭相開發AI產品以搶佔市場。然而,在追趕熱潮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瓶頸與障礙,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