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短片評估初探

隨着科技發展,個人學習的渠道已遠不限於書本和課堂。互聯網上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既可用來自學,也可用來配合課堂活動,深化學習。部份老師也會自行製作教學短片。老師如何在眾多的網路資源中挑選合適的教學短片呢?老師自行製作教學短片時,又有甚麼值得注意呢?

Maker Faire Tokyo 2019 創造者的異想世界

第一次參觀東京Maker Faire(Maker Faire Tokyo2019)。Maker Faire是讓世界各地的「創造者」展現自己獨特想法的場地,也讓參觀者體驗各「創造者」的奇思異想。Maker Faire的展覽內容包括計算機、3D打印技術、機械人、人工智能、VR等,各地的Maker Faire都帶給參與者不同的經歷。

STEM教育只是概念 學習精神 才是成敗關鍵

要先此聲明,我是一個崇尚科學探究、熱愛創新科技的人。今次要討論的焦點,並非科學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點完全不容置疑。香港要增加科研開支,以提升競爭力,也同樣毋須爭論。

幼師工時長 壓力大 逾40% 幼師考慮離開幼教行業

教聯會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幼師指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落實後,其教學及行政工作量大幅增加,4成半幼師每周工作61小時或以上。7成幼師分別認為薪酬未能合理反映其學歷及年資,亦與工作量不成正比。面對沉重的工作量,超過9成幼師感到現時工作壓力過大和略大,逾4成幼師甚至表示有轉行的念頭,有超過三分一幼師估計來年流失情況將更多,情況令人憂慮。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 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

早前,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就「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與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OGCIO)溝通。據了解,是項計劃撥款具一定彈性,除提供財政資助外,OGCIO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協助學校。學校可藉此計劃引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等應用科技,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以迎接未來挑戰。

資助學校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 如何計算薪酬?

政府終於接納「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的建議,在《2018 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於2019/20 學年全面將公營中、小學教師職位學位化;學校可因應校本情況,安排於2020/21 學年或以前全面落實。以現時核准教學人員編制而言,小學學位教師職位的只有65%,中學學位教席亦只達85%,在2019/20 學年或之後,所有核准編制內的教席均轉為學位教師職位(包括過往在各項措施或基金下為學校提供的非學位教師職位)。

一場與人工智能的對話 AI 在語言學習上的應用

在這個數位時代, 相信大家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一詞並不會感到陌生。近年備受消費者青睞的語音助理Alexa就是由人工智能衍生出來的。使用者說出指令,就可以查詢天氣、撥打電話或編排日程等,為生活帶來不少便利。由於人工智能在我們日常生活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因此我們認為人工智能亦能為語言教育帶來不同程度的幫助。在語言學習方面,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大致可以分為3大種類。

學校電子付費已成大勢所趨

不論是政府部門、商業機構及學校,都涉及大量行政工作,當中牽涉金錢上的交易更為複雜,因為偶一不慎,隨時使交易雙方都帶來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