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流動裝置 深化戶外學習

學習從來都不限於課室。不少老師都會安排戶外考察,為同學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在這人人一部智能手機的年代,利用流動裝置來增進戶外學習的科技日益成熟。老師和同學該如何善用科技,讓學習走出課室?

探討「大數據」教學效能 學校如何走進學習新時代

電子教學在香港推行超過10年,教育界在推動電子教學方面積極進取,但學校及教師們往往把「電子教學」和「電子評估」掛勾,惟「電子評估」在推行上仍存在不少問題。學校一般會運用「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作學習資源分享、收集及派發家課、進行課後討論以及學習評估等;但事實上,一所學校可能在不同的範疇內用多於一個學習管理系統,而不同的學習管理系統之間尚未達成規格及格式上的共識,也因為商業的原因而各有各做,即使收集了學生的數據表現,亦未能作跨系統的分析,得物無所用而浪費資源。此外,教育局亦未有提供實質支援,學校只能單打獨鬥、自己尋求解決方案。

研究顯示紙本閱讀提升理解力 電子與紙本結合有可能嗎?

隨着全球著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數位化學習隨之而來,教學內容變得多元,學界亦漸趨重視互動式學習。為迎接新教育時代,學校不但革新課程和教材,更改變上課模式,採用電子學習,提升教學效能。學校設備持續更新,電子學習資源愈來愈豐富,大多學生都配備一台平板電腦學習,期望能創造個人化學習管道,促進自主學習。學生「一人一機」,可在課堂上即時進行互動活動,老師更可馬上提供回饋,然而,傳統的紙本教學真的應該棄用了嗎?兩者其實可以互補不足,各司其職。

教師視角:兩地教育體系全面解析 推動交流發展

香港跟澳門的關係如同兄弟,我們有着相似的背景,曾經都是殖民地,於廿一世紀前同時回歸中國,兩個地方都擁有豐富的外國色彩、思想及文化。我們兩地教育於這個西化體制下,經歷近百載,讓我們兩地學生懂得中國文化,亦具備西方特質。為進一步擴闊兩地學生國際視野,近年有很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包括我們JSIT)等都經常到澳門交流,我們可以預見香港與澳門將會有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機會。

提升小學中文科科主任規劃與管理能力:從設計測考卷出發

如果我們希望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作一次身體檢查。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是否過重,BMI方程式(即是將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大概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如果家長或教師想知道孩子的學習表現,很自然的就會想到一份測考卷。

不怕跌撞 挽手跨過 支援前線教育工作者 走出教育困局集思會

香港教育政策經歷多番變革,大中小學教師團隊疲於奔命,前線老師工作壓力愈來愈大。每年9月除了是莘莘學子開學的日子,亦是老師感到焦慮的時刻。循道衞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聯同9間中學,舉辦「尋回初心●重塑教育」集思會,除了有總幹事陳穗老師分享自己走出情緒病,投身生命教育的經歷,更邀請到台灣著名教師王政忠進行演講,講述如何藉生命教育及創新教育,在台灣掀起一場由下而上的教育改革。活動當日有約400名教育工作者出席,一同「集氣」,尋回教學熱情,為新學年的開始注入正能量。

從遊戲中 學習運算思維

自2015年政府提出推行STEM教學,不少學校便積極於課程中加入相關元素,當中尤其在電腦及科技學科中,不少學校都加入運算思維訓練,教授學生編程元素。過往編程是專業技能,而且編碼亦不是常人能理解,但現今於中小學所教授的編程不單容易入手,更可讓學生於遊戲中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之餘,亦鼓勵同學發揮創意。

地區與學校縮班, 原因何在?(上)

2020-2021年度小一入學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已於9月23至27日完成,各學校收表的數量大家都心中有數,以下資料先供大家參考,下期再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