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 積極探求 解決之道, 探索STEAM 教學新方法

剛過去的暑假,嶺南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與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共同舉辦了「青少年STEAM 國際創客挑戰賽暨第二屆青少年STEM知識競賽」,當中,籌辦了全港首個「優秀STEAM教師」比賽。參賽教師需向來自芬蘭、英國、美國及內地的科創教育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介紹教案並回答提問,競逐獎項。

善用電子教學平台 尋找三角形特性

三角形是最穩固、堅定和耐壓的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建築物、食物、裝飾品等都應用得上。小學生圖像思維能力發展尚未成熟,加上欠缺技巧,所以分辨三角形種類時難免出錯。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數學科賴永康老師善用電子教學平台,細心鋪排教學,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及探究等學習過程主導學習,掌握辨認三角形的技巧。

打破沉悶寫作 發揮小宇宙 創作能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

創意,又稱創造力,是指擺脫既有觀念,打破舊有框架而組成的新意念。人的知識有限,卻擁有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只要敢於創造,每樣事物都能變得有趣吸引。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中文科蔡苡萁老師把寫作和創意思維結合,通過教授四年級學生腦力激盪及奔馳法,發揮他們的聯想力和想像力來改寫童話故事,改善寫作時言之無物的情況,創作出與別不同的文章。

設計學習框架 聚焦情意教育 讓知識融入生活 學習不再與己無關

人和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必須互相依賴才能生存。港人日常生活產生大量家居污水,包括清潔家居及梳洗時所產生的廢水。這些污水排出大海後不但影響海洋生物生長,更有機會令牠們中毒致死。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常識科老師羅其斌就常識科中水質污染的課題,特意與他的教學團隊進行深入反思,設計出「辨、便、變」學習框架,配合「情意教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方面掌握科學過程技能,另一方面能更全面辨析家居污水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培養出保護海洋的價值觀和行為。

學習不是苦差 有趣的幼小銜接遊戲課程 讓學生走一條愉快學習路

學習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惟現時很多小孩認為學習是苦差,甚至有厭學的情緒。小孩都喜愛玩耍,具趣味性的學習往往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鞏固所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副校長戴詠賢善用遊戲教學,為小一學生度身訂造每星期一節的「Good Kid Program(GKP)」幼小銜接課程,透過課堂裡的遊戲與有趣練習,讓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建立良好品德。

鼓勵同儕互評 從畫畫到寫作 傲翔不因催逼 在於放手

寫作一向給人沉悶和費神的印象,有學生因而害怕、厭惡,甚至抗拒作文。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何壽基學校中文科主任楊燕萍打破寫作的刻板印象,利用互動式教學,教導二年級學生以圖畫和口頭創作對話的方式作文,學習頓時變得輕鬆有趣。

沒有標籤的晴空 其實他們沒想像般「特殊」

人人生而平等,學習不應受任何障礙所限。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是一所肢體傷殘特殊學校,為身體弱能學童提供全人教育。中文科老師陳結貞深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寶庫,有無限潛能,不應被身體缺陷限制學習。她為初中組別學生度身訂造一套教案,讓他們按自己的學習風格吸收知識,建立自信。

香港培正小學:精心設計研究學習 全面提升學生 觀察及思考能力

傳統教學上多由老師向學生單一灌輸知識,由於學生缺乏親身參與的機會,對所學的知識未必能掌握及有深刻體會。香港培正小學的小六常識科李永威主任、黃智立副主任及龐雋欣副主任,特意為學生設計極具特色的研究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觀察及思考能力,並能對現今的社會議題有所反思。

伯裘書院:無分彼此互相尊重 充分體現關愛精神

現今校園普遍強調關愛文化,致力營造充滿關愛的校園環境,但通常只涉及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而位於天水圍的伯裘書院,其獨有的關愛文化,並不只限於師生之間,還包括校監、校董及同事之間,真正營造一個充滿「愛」的校園。

鳳溪第一小學 來一場華麗的數學大冒險 創意與傳統並重的繪本教學

數學科常常被人看作是艱深又抽象的學科,因為它充滿了符號、公式和法則,一想到繁瑣的計算,對學生來說,尢其對就讀小學的小朋友來說更為困難。但當如此枯燥乏味的科目落到一班用心教學,着重小朋友學習過程的教師手上,數學可以是一場刺激、有趣又興奮的華麗冒險。鳳溪第一小學的楊詠盈主任、冼文標主任、張淑冰主任及鄒立明主任化身為「費順勇士」,帶領學生仰頭挺胸走進看似可怕的數學世界,訪問間他們拿着一套《費順的勇敢傳說》繪本滿意地說:「其實只要作為老師的願意多做一點,便足以影響小朋友以後會否真的愛上數學,這樣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