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學校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 如何計算薪酬?

政府終於接納「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的建議,在《2018 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於2019/20 學年全面將公營中、小學教師職位學位化;學校可因應校本情況,安排於2020/21 學年或以前全面落實。以現時核准教學人員編制而言,小學學位教師職位的只有65%,中學學位教席亦只達85%,在2019/20 學年或之後,所有核准編制內的教席均轉為學位教師職位(包括過往在各項措施或基金下為學校提供的非學位教師職位)。

教師的工作壓力為何這麼大?

作為行內人,我曾作出仔細觀察,發現教師的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睡眠不足、運動少,不少老師都曾出現過抑鬱寡歡、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短期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亞健康狀態(即介乎健康與疾病的狀態)徵狀。教師其實每天面對怎樣的工作環境?壓力何來?

鳳溪第一小學 來一場華麗的數學大冒險 創意與傳統並重的繪本教學

數學科常常被人看作是艱深又抽象的學科,因為它充滿了符號、公式和法則,一想到繁瑣的計算,對學生來說,尢其對就讀小學的小朋友來說更為困難。但當如此枯燥乏味的科目落到一班用心教學,着重小朋友學習過程的教師手上,數學可以是一場刺激、有趣又興奮的華麗冒險。鳳溪第一小學的楊詠盈主任、冼文標主任、張淑冰主任及鄒立明主任化身為「費順勇士」,帶領學生仰頭挺胸走進看似可怕的數學世界,訪問間他們拿着一套《費順的勇敢傳說》繪本滿意地說:「其實只要作為老師的願意多做一點,便足以影響小朋友以後會否真的愛上數學,這樣便足夠了。」

危機還是轉機 三問教師學位化

重視學校中層領導的培訓及學校變革;善於協助教師及學校檢視;思索如何在學校培養中層領導;提升學校效能。早前筆者在明報以教師學位化與教育專業承傳立論,提出在職教師培訓的重要性。故此,在此篇章中,筆者亦不想再詳述個人見解。相反,筆者想藉此平台,以非學術的角度,提出三個有關教師學位化的問題,讓學校管理層及教師好好思索新政策對學校帶來的「機」遇。

認真看待外判教育 問題剖析及實用策略

將部分學校課程外判予校外機構在香港相當普及,政府亦有提供各類資助以支援學校實踐這種形式的外判教育。然而,筆者發現業界鮮有對外判教育這個行之已久的做法進行討論,亦因此容易忽視當中所牽涉的議題以及各方可能面對的問題。本文將以此作為出發點,嘗試為大家提供對外判教育的一些觀點及討論,為邁向成功的外判教育作出建議。

教師專業階梯雙軌並行 「行政」與「教學」同步發展

最近,教育界爭取多時的幾項議題,透過各方的努力與磋商,終於在2018年政府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得到回應,其中包括教師全面學位化、一校一行政主任等,實為業界打了一支強心針。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亦於2019年3月26日公布檢討結果。 專責小組不負所望,於短短一年半間透過對香港教育界的仔細觀察及深入研究,再加上參考海外經驗,共提出了18項建議,例如教師全面學位化、建立教師專業階梯、調整小學校長薪酬及增加小學中層主任職位等,不僅反映其認真負責的態度,也體現本屆政府重視教育、與各界「一起同行」的誠意和胸襟。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當科學遇上通識 探索生命秘密 經歷生命意義

要數今時今日在老師及家長群裏最流行的一個「潮語」,定必是「STEM」。其實所謂STEM 是由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四個學科的首個字母縮略而成,一般人看科學,離不開嚴謹的定律、複雜的實驗及公式等。一門講求邏輯的學科,如果遇上以人為本的通識科,又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的蔡主任及任老師以「水耕栽培系統(HydroponicsSystem)探究」來做了一場有關生命的實驗。兩位老師笑說:「我們不是想所有同學也成為科學家,但希望他們可以有科學家那份追夢的勇氣及思維,令他們的前路可以更開闊。」

五四運動教育沙龍追古溯今

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由學生及知識分子發動,無論是在政治、社會、文化方面,皆為中國帶來深遠影響。時隔百年,教聯會聯同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及香港城市大學教師工會,在4月13日舉辦紀念五四運動教育沙龍,命題為「民主與科學的歷史反思與現代意義」,邀請李行德教授、趙雨樂教授、羅永生教授及邱逸教授擔當講者,分享他們對這場新文化運動的分析。

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 有否關注中、小學生體育發展及需要?

在2018/19年度舉辦的多項國際體育賽事中,香港運動員都表現超卓,屢獲佳績;其中單車選手李慧詩更是多項世界單車賽的獎牌得主,並得以穿上彩虹戰衣(世界冠軍贏得特定項目、類別和車種時,必須穿着彩虹戰衣);另外,香港跳繩選手亦於世界公開賽獲13金8銀8銅,表現實在令人鼓舞。香港的運動員獲取了這樣的佳績,香港政府有甚麼政策去幫助運動員延續下去呢?或者說,政府是否有意識地把佳績延展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