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x430_0e77cd339eac3f78798d40cfa5d41c545.jpg

楊潤雄局長專訪:保持優質教育機會 鼓勵學生放眼國際發展

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多元社會,香港的教育發展一向秉承傳統,面向國際。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分享,香港的教育制度及理念與社會的特色緊緊相扣,制度偏向西化。早前政府為業界落實了不少優化政策,對於未來的教育發展,楊局長期望能與業界緊密溝通,聆聽意見,一同邁步向前。

楊潤雄
香港教育局局長

在香港,雖然大部分基礎教育經費都來自政府,但學校其實並非由政府直接營辦,而是透過不同辦學團體提供服務。這些團體的理念和服務對象不盡相同,除了擁有不同宗教背景,還由不同社福機構營運,這種模式除了為家長提供了多元選擇,更令教育政策得以由下而上,由接觸學生最多的學校或前線老師與政府進行溝通,透過多重諮詢及聆聽各方意見後,政府才制定政策,從而達成真正符合學界的實際需要。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簡稱PISA)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相對其他國家或地區,學生的表現較少受家庭及社經背景影響,反映教育制度的公平性,老師能為學生提供平等而優質的教育機會。

香港是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多元社會,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得到保障,每位學生也能享受平等而優質的教育機會,不受家庭社會背景等所限制。

專業教師團隊 充足教育資源

香港教學團隊的專業性無庸置疑,有賴政府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及業界人才發展,政府於2016 年把以師範教育為本的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體現其培養香港教育專才的決心及鼓勵。教師專業培訓方面,則規定老師在3 年內進修時數不能少於150 小時,又讓中學老師帶薪到外地培訓,未來更有校長和老師的帶薪進修計劃,支援他們進行專業學習,提升和保證教學質素。

此外,留住人才亦是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政府一直致力為教師提供穩定的教學環境,以2019 至2020 財政年度為例,教育經常開支為906 億,佔整體開支最大部分,學校得以運用資源優化教學,最終惠及莘莘學子;教育局亦落實業界爭取多時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建立老師專業晉升階梯,讓業界清楚看到職業發展前景;同時亦研究如何提升小學校長、副校長職級,增添中層人手,營造更優質的工作環境,讓教學團隊可以專心工作,追求卓越,為教與學帶來正面改變和影響。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政府一直致力完善教育制度,增撥資源之餘,同時也重視針對教師的政策,全面學位化將為教育專業注入動力,建立更清晰的晉升階梯,教與學也受惠。

培養正確態度 裝備學生迎接未來

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教育擔當重要角色,裝備下一代迎接未來。楊潤雄認為社會變化有太多未知數,難以準確地掌握,所以需要經常調節教育方向,切合學生所需。21世紀是資訊發達的時代,社會上流傳大量速食及未經證實的資訊,楊潤雄表示,不論社會環境怎樣轉變,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解難、溝通和綜合運用知識等的基本能力,幫助學生培養正確價值觀尤其重要。學校是最好的場地,讓他們明辨是非,透過把持和判斷,作出適當的決定。老師亦要與時並進,與學生一同學習,增進知識,自我完善。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楊局長認為讓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上不可缺少的一環,真正達致全人發展,學生才能準備充足,成為社會棟樑。

除了培養正確價值觀,把握最新的科技發展亦同樣重要。教育局推動STEM 教育,就是希望中小學生能發揮創意潛能,鼓勵他們多觀察周遭事物,從生活裡找出問題,運用已有的科學及科技知識,貫通不同學科,找出解決方案。楊潤雄指,科技是解決問題的工具,但其發展一日千里,十年間已是迥然不同的光景,學生將來要學以致用,貢獻社會,學校課程必須著重訓練學生觀察及運用各類知識的能力,讓他們能隨時抓緊知識的尾巴,學有所用。

教育局大力推動STEM 教育,希望訓練學生發揮創意潛能,加強觀察及解難能力,以應付變化莫測的未來社會。

打開世界視野 開拓發展機會

在世界大學排名榜中,香港五所大學躋身前一百名,實力備受肯定,楊潤雄認為應把握這個優勢,配合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發揮應有影響力。香港多所大學已在大灣區城市設置分校,或展開不同形式的合作項目,一方面可以打破香港的土地和人力資源限制,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大灣區的學術發展,一舉兩得。

香港教育不論在制度,還是內容上都擁有自己的特色,為了讓港人更方便與大灣區接軌,教育局亦積極發展港人子弟學校,為青年人的將來提供更多發展機遇。楊潤雄表示香港是世界樞紐,資訊自由流通,學生可他希望未來可打開學界的世界視野,深入了解其他地區發展的可能性,讓年青人創造更廣闊而精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