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x430_02025ba137a1e55a010dc62a45350fc4d00.jpg

從遊戲中 學習運算思維

自2015年政府提出推行STEM教學,不少學校便積極於課程中加入相關元素,當中尤其在電腦及科技學科中,不少學校都加入運算思維訓練,教授學生編程元素。過往編程是專業技能,而且編碼亦不是常人能理解,但現今於中小學所教授的編程不單容易入手,更可讓學生於遊戲中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之餘,亦鼓勵同學發揮創意。

在小學課程所教授的編程,現時主要都是方塊式編程(Blocky coding),學生不用打字,透過拖放方塊建立運算邏輯,簡單步驟便可編寫動畫甚至互動遊戲。但只集中創作的編程工具,對某些不善創作的同學會是很難開始,故另一種以遊戲及冒險任務的編程教學設計就應運而生,讓同學於冒險遊戲中學習編程。

其中Microsoft微 軟的Minecraft遊戲,便是不少中小學生都熟識的。Minecraft除個人購買的版本外,亦提供專為學校而設的教育版本,老師可創建不同世界,讓學生於虛擬環境中互動合作,完成個人或團隊任務。由於Minecraft是一3D環境的立體創建空間,於教學上亦提供不同的設計模式。


最常見的方式是可利用Minecraft提供的不同學習世界,讓學生於當中完成個人任務,這些任務通常要求學生透過編程控制代理機械人(Agent)完成工作,這類教學設計相對容易開始。而較進階的另一個做法是創建協作世界,指示學生於當中合作建立自己的環境。例如有一些學校便會與學生一起於Minecraft中建構自己的學校模型,再於當中加入不同學習元素。

Minecraft亦不指針對編程教學,老師可自行創建自己的任務,當中可以加入例如數學、科學及文化等元素,讓學生自行研究,例如化學科更可讓同學於當中進行虛擬實驗,能提提供一個安全環境下的化學反應體驗。

敝校於過去的初中課程中也有加入Minecraft 元素,同學積極參與之外,亦有不少過往害怕電腦科的同學找到他的樂趣,例如不少女同學便會利用Minecraft繪畫或製作自己的立體模型,本年度更有同學開始利用minecraft設計自己的任務空間讓其他同學挑戰,這個過程才能給與同學真正的學習空間,發揮創意應用STEM知識。

梁子雲
創新教育共享聯盟聯合創辦人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資訊科技組及STEM發展組核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