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x430_035b5aaf2bfa662366e2fdff99fe27bd55b.jpg

鼓勵同儕互評 從畫畫到寫作 傲翔不因催逼 在於放手

寫作一向給人沉悶和費神的印象,有學生因而害怕、厭惡,甚至抗拒作文。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何壽基學校中文科主任楊燕萍打破寫作的刻板印象,利用互動式教學,教導二年級學生以圖畫和口頭創作對話的方式作文,學習頓時變得輕鬆有趣。

小朋友有無窮無盡的創意和想像力,楊主任善用他們這個優點,按作文結構,分別是起因、經過、結果和續寫,把教學分成四個部分。學生先閱讀由老師挑選的文章——《勇敢的公雞》,思考如何為角色加插對話和心理描寫,再在工作紙上設計相應圖像,作為寫作的參照。

畫圖說故事 提高寫作動機

交流和分享有助提升學習效能,學生會在課堂上行走,互相展示和欣賞彼此的畫作,然後與鄰座同學討論可以為角色加入甚麼對白,豐富文章。經過一輪腦力激盪後,學生用文字在起因和經過部分加入對白。楊主任鼓勵學生以演戲的方式讀出故事,同學們紛紛化身聽眾,朋輩的肯定增加了學生的成功感,成為強烈的學習動機。楊主任笑指學生喜歡發揮創意,用圖畫展述心中所想。課堂不但對他們的寫作能力有幫助,而且透過與別人討論和分享,可訓練閱讀、聽說及溝通能力,是一個多層次的學習。

學生先在家裡繪畫與文章相應的畫像,再在課堂中與同學分享。

讓學生過三關 增加學習挑戰性

學習遇到困難時,難免會氣餒。部分二年級生未有扎别實的語文基礎,詞彙暫較貧乏,所以楊主任為他們提供不同錦囊。當學生不記得常用字詞的寫法時,可以參考教科書或由學校提供的字詞寶庫。工作紙最後一頁亦有由老師檢視課文後,精心挑選的建議使用詞語。楊主任希望學生可以動手找答案,同時鞏固他們的記憶,所以設定其中一個錦囊為字典,她會提示學生詞語的部首,他們再自行把字詞找出來。

人要勇於挑戰,才能突破自己。楊主任刻意利用「過三關」活動,着學生因應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決寫作模式。第一關是水平基礎,要求學生寫出一句對話表達人物性格特點。能力較高者可以嘗試第二關,在文章裡再加插一句對話。為了不封頂,高能力的學生可以發揮最佳水準,加入人物的心理狀態,挑戰第三關。而在老師的鼓勵下,超過半班學生在輕鬆的學習環境裡,成功挑戰最高目標,取得成就感。

老師檢視課文後,把希望學生學習的詞語展示在工作紙中,供他們自由使用。

異質分組 教學相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無分對象,同儕間往往能找到值得效法的地方,所以課堂以協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楊主任按學生中文科的學習能力和表現,把他們分成強、中、弱生,再以四人分成一組,當中包括強弱生各一位,及兩位中生。強生在學習中會帶動弱生,通過教授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弱生則可透過觀察和模仿強生的表現,提升寫作技巧。課程設計中有自評和互評部分,學生可用貼紙評分,檢視自己和同學是否達標。這個設計增強了同學間的互動,讓他們發現自己不但擁有讀者,更會得到讚賞,從而建立自信。

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運用人物對話的技巧,楊主任展示同學不同程度的作品,鼓勵全班一起點評,從別人的成功和失誤中學習,慢慢建立點評的學習模式。當他們需要獨立點評時,便能為同學提供實用的意見。

不少學生的續寫故事條理分明,帶來驚喜。

回歸教育初心 堅持「三高」理念

「優秀教師提及的其實是如何利用教育的初心,我對小朋友的愛並非放任,而是高要求、高展示和高關愛。」楊主任堅定地指,在她二十多年教學裡,這「三高」教學信念從不動搖。她深信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育並非要展示老師的能力,而是要讓學生學懂自主學習。

這次的教學設計得到肯定,她認為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透過與學生的互動、同事間的拼搏和合作而演變出來。她感恩學生為她帶來滿滿的驚喜,除了能完成寫作,有些更懂得清楚地分段,甚至加插故事寓意,帶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