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few_03_750x420_041d3a4921ccdb1c1a27431baa36e9bd12d-1.jpg

教師全面學位化的優與慮?

經過教師團體及教師們多年爭取,終於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落實公營「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並建議學校最遲於2020/21學年全面落實。有教育界人士坦言,隨着全面學位化落實,「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似乎得以解決,教師的薪酬全面亦提升:中學學位教師(GM)頂薪逾$71,000元;小學助理小學學位教師(APSM)亦逾$58,000元,但其實仍存在隱憂。

雖然各界對政策反應正面,但事實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一些人士自認為他們為學界「成功」爭取此「德政」,急不及待向傳媒表示他們經過十多年努力終於成功爭取、落實政策,以此為自己的政治本錢加分。但一些中小學校長以及努力付出的同工,卻為此愁眉深鎖。這十年社會急劇變化,「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已不再是學界最期待的政策;相對而言,「小班教學」或調整班師比,更為學界所期待。

就整體而言,這項政策的優點是對教師專業的肯定,讓教師明白自己的工作範疇不單是教學,而應朝着「T-標準⁺」的專業架構,發展自己的教育專業。憂慮則是「人人平等」,階梯減少,工作分配變得更為困難,容易造成矛盾,對團隊的合作要求只有更高。從教師方面角度而言,中小學班師比例相差較大,政策對中學教師並不具有很大的禆益處,反而對小學教師影響較大。由於近年大部分教師(包括在職或剛入職教師)都已取得基本的學士學位,但因為教育政策所限,中小學文憑教師(CM)均需佔一定的教師比例,而文憑教師(CM)原是用於聘請未有基本學士學位的教員,職級待遇相對較低,以助理小學學位教師(APSM)及小學學位教師(PSM)為例,起薪點差約$1440,而頂薪亦分別相差$11,925(APSM)及$23,670(PSM)。隨着落實公營「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教師理應可享較合理的薪酬,但教師是否真的能在政策落實後得益呢?我們回首看看教育界近十多年的狀況:當年的殺校、縮班還歷歷在目,並且直接導致很多學校都先以合約職位聘請教師,不單薪金有彈性,連可聘任的人手亦可加可減,一則避免聘請不合適的員工,另一則,若真的不幸要縮班,學校方面亦能輕易而快速地安排人手。那麼,落實「全面學位化」後,這些合約員工是否能夠有較穩定的工作及合理的薪酬呢?還是令現存的合約教師失去教席?這一點真值得各位深思!

另外,就學校而言,「全面學位化」後,教育局的指引是每位同工都可以安排合適的行政工作,校長及行政人員在下學年的人手調配問題上,將會面對種種挑戰。首先,校長要進行考績及觀察教師的工作能力時,人數將會大大提升,甚至可包括全校教師,此政策令校長的工作變得更為繁忙。其次,由於(PSM)人手比例並沒有增加,以致升遷職位減少,令有能力的教師減少競逐升職的推動力;也令部分行政人員(資深APSM)身份變得尷尬。當落實「全面學位化」的政策公佈後,小編已經收到多個教師反映的個案,可讓我們一起深思。個案一:學校有部分科主任是年資較淺的「學位教師」,而當「全面學位化」後,有部分資深組員薪酬將會大增,甚至高於科主任,那麼作為科主任會有甚麼感受?會否覺得仍要帶領科組衝鋒陷陣?還是應該退位讓賢?讓更資深的同工帶領科組「發展」?個案二:教師本來為了晉升為學位教師(PSM),每日辛勤工作,但當得知政策中「助理教席」(AM)將會成為「小學學位教師」(PSM)後,立即「放慢手腳」,逍遙快活地過着教學
生活,引來部分同事「羨慕」,卻更讓部分同事「火大」,嚴重影響同事間的合作。

「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一方面讓教師得到合理的待遇,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帶來除課堂教學及現有職務外,須擔任更多樣化的行政職務;當中包括學生支援、學與教、課程發展或教師專業發展等範疇的統籌工作,以配合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讓教師發揮專業能量。隨着教師職位學位化政策全面落實,課堂教學以外的專業職務將由學校整個教師團隊承擔。學校應藉教師全面學位化的契機,檢視和調整校本人力資源運用和職務分配的情況,以提升整體教師團隊的專業能量。

JSIT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T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