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few_02_750x420_0428ccc34dbded93ff538d16be1807d385c.jpg

五四運動教育沙龍追古溯今

教育傳媒:一眾主講者與嘉賓們於現場留影。
一眾主講者與嘉賓們於現場留影。

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由學生及知識分子發動,無論是在政治、社會、文化方面,皆為中國帶來深遠影響。時隔百年,教聯會聯同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及香港城市大學教師工會,在4月13日舉辦紀念五四運動教育沙龍,命題為「民主與科學的歷史反思與現代意義」,邀請李行德教授、趙雨樂教授、羅永生教授及邱逸教授擔當講者,分享他們對這場新文化運動的分析。

由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是當時推動運動的主要媒介,李行德教授認為,雜誌反映出運動充滿理性思辨,新舊思想在當時進行激烈交鋒,知識分子認為舊的傳統難以救國,需要力尋新路向。李教授指,這股思潮對當時保守的社會引來極大回響,於困難的歷史環境下,為中國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李教授指出,他們對國家民族的承擔、對學術教育的獻身精神、對東西方文化差異以及中國積弱的深刻分析、言行一致的風範,都對香港從事教研工作有重要啟示。

鑽研日本史的趙雨樂教授以「新舊之間:五四帶來的文化啟示」為主題分享,闡述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標榜,提到兩者均是譯音轉化而成,並提到日本片假名也是同理,將英文化成譯音變為本國語言,運動期間亦曾有人提倡將中文變為如英文的拼音化,趙教授笑稱,猶幸這主張未有成真。

羅永生教授回顧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及現代反思,他指出,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徹底反對包括反對日本在內的西方強權,以不屈不撓抗爭精神作後盾,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以強硬態度及立場,拒絕簽和約,開創近代中國外交史敢於抗爭的先例。他認為,「五四精神」是一種愛國情懷,以行動去「保護民族、保護國家」,而認識這段歷史,是「國民敎教育」的最佳題材。羅教授認為,西方強權的無理壓迫依然存在,因此須繼承五四精神維護國家民族尊嚴,反對西方無理壓迫。

邱逸教授會上提到自己身為七十後,是最後受五四文化影響的一代,又分享自己對民族性格的看法,再引伸到運動的得失。他提到,中國從傳統的宗廟文化、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等,邁向現代化之路。邱教授指,五四是站在大國弱勢的視角看待自己和世界,但至今天應站在大國強勢的視角;五四是三千年未變之局的延續,而今天是五百年未變之局的開端。

五四運動雖在一世紀前發生,但當中的精神和意義,仍然影響着今日的我們,學者們精彩獨到的演講,相信現場的嘉賓和師生都獲益良多。

教育傳媒:「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教育沙龍吸引過百名老師學生等參與。
「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教育沙龍吸引過百名老師學生等參與。

2019粵港姊妹學校 經典美文誦讀比賽

為促進粵港姊妹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教聯會獲教育局委託,舉辦「2019粵港姊妹學校經典美文誦讀比賽」,旨在加強學生語言運用、溝通和表達的能力,藉此擴闊視野;並為姊妹學校提供一個互相觀摩交流的機會。

教育傳媒:2019粵港姊妹學校 經典美文誦讀比賽

教育傳媒:2019粵港姊妹學校 經典美文誦讀比賽

教育傳媒:2019粵港姊妹學校 經典美文誦讀比賽

「香港居民考取內地中小學教師資格」講座

國家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港澳臺居民可申請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在內地成為教師。為此,教聯會於3月21日率先舉辦「香港居民考取內地中小學教師資格」講座,邀請深圳市教育局人員介紹有關考試內容、日程安排、報名流程等,並就內地教師近年聘用條件及日常教學情況進行分享,吸引逾百名教師出席講座,反應熱烈。

教育傳媒:「香港居民考取內地中小學教師資格」講座

教育傳媒:「香港居民考取內地中小學教師資格」講座